摘要:没有真正去到重庆或成都,是很难悟出麻辣火锅真谛的。哪怕你自诩是一位资深干饭人,也无可避免的在区分成都火锅和重庆火锅这件事上犯迷糊。对于大多数外地人(包括我自己)来说,麻辣火锅=成都火锅=重庆火锅。都能吃得大汗淋漓,吃得精彩纷呈。但事实上,成...
没有真正去到重庆或成都,是很难悟出麻辣火锅真谛的。
哪怕你自诩是一位资深干饭人,也无可避免的在区分成都火锅和重庆火锅这件事上犯迷糊。
对于大多数外地人(包括我自己)来说,麻辣火锅=成都火锅=重庆火锅。都能吃得大汗淋漓,吃得精彩纷呈。
但事实上,成都火锅和重庆火锅就好像可乐界的百事与可口,橘味汽水界的北冰洋与冰峰,压根就不是一回事。
秉承着严谨和谦虚的科研(吃货)精神,我们这次分别对成都和重庆的本地人进行了一次调查,只为弄清成都火锅与重庆火锅,它们到底差别在哪?
一顿火锅,灵魂就在它的锅底。而对于重庆火锅和成都火锅来说,锅底就大有不同。
重庆火锅的锅底主打牛油,正宗的老火锅甚至是纯牛油制成。
这种牛油火锅的特点是能够很好地锁住味道,而且古早时期的重庆火锅还提倡老油,将大量的牛油和所有配料放在一起,用小火慢慢熬制。
各种食材的味道在经过长时间的提炼,彻底融入其中,越熬越香。
但现如今,因为被质疑不卫生,老油的出场率也在直线降低,慢慢成为老重庆人心中的白月光。
成都火锅这边的锅底则是主打清油。
以菜籽油和色拉油为主,香味主要靠各种香料。这种锅底成本没有牛油那么高,而且吃起来比重庆火锅相对轻柔一些。
除了底料,锅型也有些许不同。九宫格是重庆火锅的招牌,每个食材下到哪个格子里也有讲究。
比如中心格涮毛肚、鸭肠等熟得快的,十字格涮牛肉、肥肠这些稍微需要时间的,最边缘的四字格则用来涮脑花。
成都火锅的锅型则是全红锅,鸳鸯锅和锅中锅这几种,给不能吃辣者留下一丝生机。
火锅的主体盘完,再来盘盘蘸料。蘸料对于这两派麻辣火锅其实大体一致,标配都是油碟+蒜泥。
不过重庆火锅这边比较直接,油碟和蒜泥之外,最多就是再加点香菜和一点点醋,如此纯粹的吃法也反映出山城人民对牛油火锅的自信。
成都火锅的蘸料要更丰富一些,油碟之外,还有耗油、麻油、芝麻、小米辣、葱花等等,五花八门中暗藏吃食的智慧。
在菜品的选择上,重庆和成都同样走上了不同的方向。
重庆火锅相对来说更加粗犷,在最早期但凡是带绿叶的都不算是菜品。
新鲜肉食,边杀边吃才是老重庆人打开火锅的正确方式,冻肉彻底被摆在了鄙视链最底层。
成都火锅则是要更精致一下,吃过的没吃过的都能在成都火锅里找到。
还有些二次加工的,比如把生牛肉和生鸡蛋拌在一起,取名“水上漂”,牛肉和牛奶拌在一起就叫“贵妃牛肉”等等。
不是轻功的水上漂
最后,在起名和装修风格上,这两者也是大相径庭。
抛开那些为了连锁全国统一标准的火锅店,本土重庆老火锅其实是主打江湖气的。招牌多以人名为主,XX姐,XX哥之类的,相当接地气。
本着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理念,装修都是随便搞搞,最受欢迎的重庆火锅一定是藏在市井的苍蝇馆子。
开在防空洞里的火锅店
成都火锅的话,更偏人文气一些,招牌多带着“川”“蜀”二字,突出个宏大。
装修也是比较考究,怎么精致怎么来,还有很多提高食客用餐体验的小细节,比如收纳衣服的桶,门口的除味机,员工也会被要求穿统一服装。
这不是影视基地,这只是成都火锅店
看到这里,你还觉得麻辣火锅=成都火锅=重庆火锅吗?
有趣的是,在这次对于火锅的探索中,我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实。
外地人还停留在弄不清楚两者区别的初级阶段,正儿八经的成都重庆人却早已对哪派火锅更资深各持一词。
“重庆人是真的瞧不上成都火锅, 这是一种天然的优越感。”
“教你一句话惹毛成都人,对他说重庆火锅才是最正宗的。”
当然,凡事都无绝对。毕竟对于吃,没有人会愿意偏执到自愿放弃另一片森林,大多还是秉承着「我全都要」的心态。
这样的现象不乏少数,越来越多的成都火锅和重庆火锅也确实走上了取长补短之路。
这一点,从火遍全国的小龙坎火锅店就能窥见一丝端倪。
小龙坎这三个字原本是属于重庆的一个地名,很多人都会因此把小龙坎火锅先入为主的错认成重庆火锅。而在用料上,小龙坎也确实是在主打重庆火锅的做法。
但只要你足够细心,就能发现,知名的小龙坎火锅其实是成都一家餐饮公司的杰作。
除此之外,有些重庆火锅也放弃了传统做法。仿照成都火锅转向更标准流程化的工艺,装修服务方面也趋向精致,保证能够满足各路食客的需求。
也正是如此,现在我们想想区分出自己所吃的麻辣火锅都出自哪派,更是艰难。它们早已水火交融,汇成「麻辣火锅」四个字走进全国人民的心中。
当然,如果你饱含探究精神,想要弄清一二,也不是毫无鉴别办法。
“成都火锅吃多了让你肚子疼,重庆火锅吃多了让你屁股疼。”
这是我长期辗转两地的朋友,总结出来的血泪经验。